《焦点访谈》是不可复制的一个电视奇迹:共和国的三任总理先后到节目组视察题词,每一位主持人都迅速蹿红为电视明星,申冤告状者和求情者同时站满了央视大楼的门前。人们关心的是,《焦点访谈》是如何“出生的”?……在此书中,节目的见证者们在祝贺《焦点访谈》10岁生日的同时,也向全国的观众献上了一部解密“秘笈”。 保定一农村孩子们全体铅中毒的选题批下来后,我和刘文到了保定的这个村庄。观察了一圈,我觉得受害人与施害人都是乡里乡亲,很多是家族性的铅厂,此片根本无法“明拍”。所以在一家名片店,我印了北京某金属材料经营部总经理和北京某医学机构博士两张假名片。 名片产生的烟幕作用好得很,我们不仅顺利地进了铅厂,还和铅老板聊上了天,和农民攀谈的“刘博士”也让农民兄弟产生无比的信赖感,采访进行得异常顺利。连续在村子里的胡同中左转右转,我们接近了村外的国道,突然,胡同前方跃出一大汉,微笑着向我俩招手,我心里暗暗一惊,心说,白洋淀人大大的厉害!原来人家在这儿等着我们呢!正琢磨怎么让刘文同志先跑,把带子保留下来时,那个拦路招手的大汉开口道:二位是坐小公共的吗?坐上小公共,我的手机响了。“你好,是刘博士吗?” “是,我是刘文成博士。”(估计是按我给农民的名片打过来的) “我是安新县环保局局长,已经到村里了!能见个面吗?你们现在在哪里?” “局长,不要担心,我是北京下来搞农村‘非典’防治调查的,‘非典’调查需要保密,就不惊动地方政府了,再见!” 就这样,我们的密拍工作大功告成。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的又一期“明拍”的节目签完了字,合成了片,还是被取掉了。眼见半个月的辛苦又付之东流,心都在流血。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偷拍”进行到底呢?(法展)
|